孙照淳,现任抚顺市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四级检察官助理,全省公益诉讼检察业务标兵,全省检察理论研究人才成员,辽宁省法学会法律逻辑学证据学研究会理事。曾荣获检察系统个人嘉奖1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2020年获评抚顺市优秀公务员。
永不褪色的“初心”
从走出象牙塔的大学毕业生,到如今从检7年的检察业务骨干,孙照淳先后经历反贪、民行、办公室和公益诉讼部门多岗位历练,日常工作中,他以雷锋为榜样,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自己当做抚顺检察事业的一枚“螺丝钉”,他精益求精,锐意进取,努力将每起案件办成精品,将每项工作做到极致。不论在入职之初作为反贪干警参与侦办大案要案,还是“两反”转隶后办理民行、公益诉讼案件,积极守护民生福祉,他始终以高度勤勉、极端负责的态度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每当遇有重大疑难复杂的工作任务时,他经常挑灯夜战,反复斟酌,以最充分的准备、最细致的安排,迎战即将到来的每一个挑战。在参与侦办某正厅级领导干部受贿案时,孙照淳负责案件资料汇总梳理和侦查工作的协调联络,那时的他还只是一名刚刚入职的“检察新兵”。由于案情重大复杂且涉及多人,为保证工作准确高效,他理清案件线索、分析人物关系、集中登记造册,在与各办案组保持强化协调联络的同时,根据办案会议认真梳理,精心撰写案件阶段性总结,几乎每天忙至深夜。也正是他在幕后默默无闻的付出,专案组各环节的办案工作得到了平稳有序衔接。
深耕本职的“匠心”
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起步之初,针对司法实践对检察人员提出的会办案、懂技术、善文字等多方面工作需求,他广泛学习各项技能,全面发展自身能力,持续深挖工作潜能。孙照淳立足抚顺市内22条浑河支流水体的自然情况,积极参与策划全市检察机关开展抚顺特色的“呵护母亲河”检察公益诉讼专项巡河行动。在巡河行动中,他身兼检察官助理、无人机操作员、快检技术员“三重身份”,足迹遍布全市22条浑河支流河道,不仅参与全地区水污染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的分析研判和调查取证,而且善于运用无人机、公益诉讼取证勘查箱等科技设备强化办案技术支撑,为检察机关对全市水环境保护的有效监督发挥了示范作用。专项行动结束后,他主笔撰写的《“呵护母亲河”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报告》,得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和肯定。办理的“将军汽修一条街危险废物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被辽宁省人民检察院评为“精品案例”,工作成果被《抚顺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转发,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好学上进的“恒心”
孙照淳始终将全省检察业务专家作为职业发展的目标,在善于发现、总结办案实践中的难点问题的同时,更能够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不断推动检察理论对检察实务的有效指导。为进一步提升自身法学理论水平,他在工作之余通过了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进入辽宁大学攻读法律硕士并顺利毕业,他结合自身公益诉讼办案经验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荣获辽宁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一等奖。同时,他以承接最高检、省检察院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作为提升自身检察理论水平的重要途径。他经常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撰写论文。在休假期间集中开展课题研究,诸多优秀理论研究成果,也得到了省检察院的认可,被评为全省检察理论研究人才成员。截至目前,孙照淳主笔完成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应用理论课题《“互联网+餐饮”领域检察公益诉讼研究——以电商外卖平台为介入视角》,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行政公益诉讼调查核实权权力边界和机制完善》和《安全生产行政公益诉讼问题检视与机制纾解》,并在《检察工作》《中国检察官》《盛京法律评论》等知名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相关理论成果曾荣获辽宁省检察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辽宁政法理论年会一等奖、辽宁省“检察公益诉讼”主题学术年会一等奖等多项学术奖项。
-END-
来源: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